一、摩托車 電子改拉線怎么接線
摩托車上的電子快排是什么原理,使用感受又是如何的?
是的,不用捏離合,不用配合油門。
機制就是首先摩托車是支持無離合換擋的,這個可以搜相關帖子教程。只要油門配合,任何手動擋摩托都不需要離合就可以行進中換擋。
而快排則是使用電控油門而不是傳統的拉線油門,然后電子系統檢測到換擋動作就自行調整松油補油動作。而離合器是一直處于結合狀態的。
最后這個無離合換擋,進檔容易掌握退檔比較難,部分車型的快排也就只有快速進檔沒有快速退檔。
二、摩托車改裝線路怎么接
摩托車單拉線油門可以改裝成雙拉線油門嗎?大概要多少錢?屬于非法改裝嗎?
能改,但沒必要,單拉線斷掉并卡住節氣門的概率微乎其微,真卡住了還有熄火按鈕,你只需要在油門手感發澀的時候早點換根新油門線
三、摩托車拉線頭怎么做的
踏板摩托車單油門拉線是否可以改雙油門拉線??
所謂的雙油門拉線只是當油門線意外斷裂的時候可以用第二根,平時第二根是松弛狀態,沒有作用,不能改善油門重手的問題。
四、摩托車拉線配件
電子快排技術這么方便并且廉價為何不乘車摩托車標配?
首先,快排只有電子油門才能完美的匹配
你所知很便宜的快排,估計很多都是匹配拉線油門的,在真正的快排面前這些都是垃圾
所以,實現快排的前提是:電子油門+快排系統
這些都是成本,在小排量玩家這塊,大家考慮的都是性價比,你得想想有多少人會有你這個快排買單。很明顯大部分人并不會,那廠家何必做這個無用功了,你不用太小看廠家,最基礎的用戶調研廠家還是會做的。
再講一點,ABS的成本只有大幾百塊錢你可知道?這都沒有成為標配,你還指望快排成標配。
五、摩托車拉線油門改電子油門
摩托車電子油門可能出現什么故障?
也沒你想象的那么脆弱啦
你要從結實程度來說
那真和咱們原始的拉線機械油門沒什么區別
因為都是摔完以后報廢,對右側摔車這種事情基本無解
傳統油門,可能會發生的問題…會斷、會有虛位、會轉動不順暢或者卡住……
但好處是便宜,結構簡單,維修方便,換把套特別容易,手感反饋其實也比電子油門來的好
電子油門么,不會斷,但有進水短路的風險,一短路就不好說了
但是直接最大油門是不可能的,本質上它還是個滑動電阻,電阻不會無緣無故消失的
六、摩托車改裝電子碼表接線圖
請問,所有的摩托車都是用擰把手來加油門么?
從現有的幾個回答來看,很多人玩過的摩托車種類比較單一啊,哈哈哈哈,當然了絕大多數摩托車確實是擰把手控制油門的,但典型的ATV是右手大拇指推桿的方式控制油門,還有UTV完全和汽車一樣是腳踩油門,圖片懶得找了,有興趣自己去搜。摩托車油門控制原理和汽車一樣,都是拉動節氣門翻板,但是目前絕大多數摩托車都還是拉線控制的,只有極少數電子油門車型是電子節氣門
七、摩托車改線用幾平方的線
請問,為什么這種摩托的把手如此之高?
#哈羅摩托 好像是之前防止被敵人拉線割頭,后來外國就留下這個傳統了。這玩意其實在國內防風箏線也很好使。有人放風箏不看,騎摩托過去很危險。
八、摩托車開關改線
這幾年為什么摩托車突然熱起來了?
別人不知道,說說自己,是為了通勤方便。
1.上下班時間:摩托車/電動車<公共交通(地鐵、公交、班車)<汽車
所以選擇摩托車/電動車
2.電動車優勢:不用駕照
摩托車優勢:不用充電
電動車劣勢:
1.充電難。這幾年電動車充電越來越難了,不讓在家充電,不能拉線充電,電動車充電樁沒位置(電動車充電樁一般有車棚,你就會發現停滿了自行車、摩托車、不充電的電動車)
2.每隔兩三年需要換一次電池,冬天還會減少里程
摩托車劣勢:管住自己的手,別騎太快?。▌e問為什么,我朋友騎摩托車骨折,我跟他說你不會騎慢點么,他說這玩意騎著騎著速度就快了)
價格:如果只是通勤,選個踏板摩托車,有和電動車差不多價格的(別說有多貴的,你有錢的話應有盡有)
九、摩托車改電摩改裝視頻
摩托車省力牛角是不是智商稅?
杜卡迪自由 改的moto tron省力離合親測:
國三拉線款改了以后,比國四液壓離合的新車省力很多 確實很多 去店里隨便對比感覺明顯
但是離合結合行程變長 對這種比較沖我車來說反而是好事,畢竟可控幅度變長了,按理說更細膩。
問題在于,空檔更難找,如果想空檔好找 離合需要調的特別高,給離合片充分分離的空間,否則就會離合片加速磨損。
我1.5萬公里離合磨沒了 ,換了新片。正常情況下應該能用個兩萬多吧,可能也因為上下班堵車半離合用的多 騎的也比較暴力
十、摩托車改裝電子換擋
第一次騎公升級摩托車是怎樣一種體驗?
正好我的摩托車歷程和標題符合,第一臺車就是公升級的Z1000,在此之前幾乎沒有任何檔車的騎行經驗,第一次騎公升級我的感覺就一個字:爽,那種爽是近乎脫離世界的感覺,15款的Z1000也只有ABS,任何電子輔助系統沒有并且是拉線油門,加上川崎天生的暴力調教,每擰一手油就感覺身體先行,靈魂還在原地。后來第二年又入手一臺公升級的標桿車型S1000R,S1000R的馬力比川崎多了20匹,所有的動力表現都更強,但是由于成熟的電控系統,反而S1000R的騎行感受更加的安全可控,這就是寶馬造車的理念,讓更多的人能夠更安全的騎車。
在此之前我個人還是挺建議先從中小排量的開始逐漸上升,讓自己的車感和騎行經驗有一個磨合的過程,能夠更加安全的騎行,騎得快不如騎得遠!


